产融结合回归本土 广州基金“基金+”模式多点开花-广州基金

产融结合回归本土 广州基金“基金+”模式多点开花

时间:2019-04-18

【导读】2017年,广州市政府对广州基金提出了“两个回归”的要求——支持广州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广州基础建设投资。一年多以来,广州基金紧扣“两个回归”开展各项业务,通过投资优秀新兴企业、参与龙头国企混改,推进专项产业基金等各项工作,积极发挥资本纽带作用,助力本地产业转型升级,为做大做优做强广州经济做出扎实贡献。



416日,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地铁设计院”)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议案。此举表明地铁设计院IPO申报相关事项已完成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策程序,为完成广东证监局的上市辅导最终验收和IPO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向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基金”)参与投资的地铁设计院,成立于19938月,是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建筑、环境工程、人防的规划、勘测、设计、研究、咨询等业务,是一家综合性的甲级设计研究院。早在2018年中,地铁设计院通过增资扩股引入5家战略投资者(投后持股合计10%)。广州基金设立的广州创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发展基金(有限合伙,下称“创智基金”)是唯一一家投资基金主体。

目前,地铁设计院已取得最高工程设计资质——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同时具有工程勘察(岩土工程甲级、工程测 量甲级、水文地质乙级)、工程咨询资信甲级(轨道交通、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甲级咨询)、城乡规划编制甲级、人防工程甲级等资质,主营业务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建筑等领域的勘察设计、规划咨询、工程总承包等。公司未来借助资本力量,将进一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开放、务实的规划勘察设计研究企业,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基金+”撬动本地产业发展

 

对地铁设计院的战略投资,是近一年多以来,广州基金落实“两个回归”精神的最新一例。

20191月,北京鼎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011.SZ,下称“鼎汉技术”)发布公告,广州基金管理的广州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发展基金(下简称“轨交基金”)通过协议转让,受让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的该公司9.12%的股份,完成了对鼎汉技术的战略投资。

轨道交通产业是广州市“十三五”时期构建“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重点推动发展的产业之一。通过此次入股, 轨交基金将与鼎汉技术开展战略合作和资源共享,引导市外的优质轨道交通企业和科技转化成果落地广州,完善本地轨道交通产业链布局,助力将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广州市新的千亿级支柱产业。

“我们把广州交通轨道产业链条梳理了一遍。在这个链条上,对于广州已有的产业,我们选择龙头企业增大投资,助其做大做强;对于缺失的产业,我们则通过投资将其引入,填补产业链空白。这体现了广州基金通过产融结合和国企‘基金+’的形式,对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 广州基金负责该项目的一位负责人说。

据其透露,轨交基金迄今已经累计投资四个项目,实际落地金额近4.8亿元,相关被投资企业均在广州投资了总部和独立子公司,未来预计可为广州市贡献产值逾百亿,税收逾十亿。

这也是广州基金响应市委市政府要求,支持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融结合的重要实践。

分析人士指出,实体产业是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关键支撑,关乎广州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而以引导基金为核心、具有杠杆放大功能的产业基金,将在广州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输血”功能。

目前,广州已成立了广州基金、南粤基金、开发区基金、南沙基金等数个地级、区级主权投资基金。以广州基金为例,其作为地方主权基金,始终围绕着“助力本地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使命,力求将“政策导向”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打造以资本为动力助推本地产业提档升级的“基金+”模式。截至2018年底,广州基金通过股权直投、管理引导基金、成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累计成立了191支基金,投资347个项目,推动13家企业实现上市,参股55家上市公司。

“广州基金将积极发挥国资产业引导功能,多渠道、高效率整合社会资源,投资广州本地战略性新兴领域的优质企业,引导投资基金和优质企业驻粤落地,促进广州地方实体经济发展。” 广州基金子公司科金控股相关人士表示。

 

投资“三结合”原则

 

除了轨道交通产业外,汽车产业、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亦是广州基金重点投资方向。

广州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种新兴的权益融资工具,地方政府投资基金必须紧跟政策方向与产业重点进行布局,切实体现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放大政府财政资金引导效应、激活社会资本的使命。”

比如,围绕市政府大力提倡的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战略,联同广州市无线电集团设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与三一重工合作设立工业互联网基金、与创新工场合作设立人工智能基金、与中国联通合作设立工业物联网基金、参与广州冷泉港生物医药基金等产业基金。

“广州基金在项目选择和资金投向上一直坚持‘三结合’原则,即与本地城市支柱产业相结合、与市国资委提出的重点发展产业相结合、与本地龙头企业主导产业相结合。”这位负责人表示。

除上述直投项目和专项基金之外,广州基金还受托管理着广州市的创业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产业基金、种业发展基金等,创造性地搭建起“政策引导+平台服务+市场服务”的多层次、联动性引导基金合作模式。

其中,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4只子基金(其中2只已退出),投资项目54个,推动14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此外,由子公司新兴基金管理的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种业发展基金、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财政累计投资超过25亿元,累计参股设立70多只子基金,吸引社会资金近140亿元,财政杠杆放大倍数近7倍,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明显。直接或间接投资近250个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交所已受理的科创板申报企业中,有5家是新兴基金受托管理的引导基金合作子基金所投资的项目,包括市发展改革委主管的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子基金投资的方邦电子、光峰科技、紫晶信息、睿创微纳等4个项目;以及市工信局主管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子基金投资的晶晨半导体项目。其中,晶晨半导体为全国首家受理的科创板项目,方邦为电子广州第一家受理的科创板项目。

 

“输血”本地实体企业

 

在紧跟产业政策发展重点的同时,国企改革亦是提升本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此领域,广州基金提出了独特的“混改2.0模式”,包含基金投资、产业赋能、股权激励、资本运作四大要素。截至目前,广州基金已与10余家国企发起设立混改基金或产业基金,从四个层面设立了针对国企改革的基金群,分别是国家级基金、行业级基金、企业级基金以及项目级基金,已成为国内深耕国企改革的国资基金之一。

比如,在国家级基金层面,广州基金联合中国国新设立了国新央企运营广州基金,总规模1500亿元,是目前广州单体规模最大的基金。

广州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基金的使命是要为广州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广州市国企主业做大,提高广州市国资在重点发展行业的话语权,增强广州支柱产业在全国甚至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此外,作为广州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广州基金始终贯彻产业链投资思维,精准挖掘行业独角兽,投资了云从科技、广电计量等一批本地未来独角兽企业。

其中,在201810月刚刚宣布正式完成B+轮融资的广州云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从科技”),主要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重大工程——“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人工智能行业国家队和AI行业四小龙之一,也是广州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

广电计量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独立第三方计量检测服务机构,服务遍布汽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行业,业绩年均增长40%以上,是广州国资唯一在审的IPO项目、中小板排队第10位;奇化网、地铁设计院均已纳入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企业范围。

 

创新基建投融资模式

 

除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之外,创新基建投融资模式、支持广州城市建设亦是广州基金的重要使命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自43号文改变了以融资平台为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以来,政府投资基金在推动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导的新融资模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投资基金以其灵活、专业、横跨产业和金融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为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提供强大助力。

由广州基金子公司城发基金管理的国寿基金、新华基金,在广州基础设施类项目中已确定投资额近两百亿元,先后投资了城投金融城、南沙港铁路、穗清帮扶基金、从化水环境整治、广钢地块保障房等项目,为广州城市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广州基金还积极对接市铁投、市交投集团等投融资项目,已分别向市铁投集团、市交投集团投出20.345亿元、15亿元,年内计划向市城投集团投出100亿元(已投出10亿元),支持广州市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这种创新性金融模式,解决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关键制约因素,激活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参与到这种长周期、大规模、公益性和服务性并举的投资项目中,实现民资和国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城发基金回归‘支持广州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广州产业发展’的创设目标,着手全力投向市属国有平台,以实际行动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城发基金董事长林耀军说,“在市国资委的统筹安排和上级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我们以存量资金全部、尽快、合规投出为目标,只争朝夕与市属国有企业进行对接和投放。同时,我们对以往项目进行了盘点清理,回笼资金,以期最终形成国寿、新华基金400亿整体资金的有序滚动投放,为广州建设发展持续提供重要资金支持。”

“未来,广州基金会始终以服务广州产业发展布局为导向,通过搭建混合型股权投资基金或直接出资的方式,加强对成长潜力大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整合对接各方资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聚合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广州创新创业领域,为广州股权投资市场的深入发展、广州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不竭动力。”广州基金总经理刘志军